如今,在市场中的企业日益注重提升经济效益的当下,很多企业为了发现影响自身经济效益提升的薄弱环节,都会积极委托社会上的第三方机构适时开展经济效益,并出具经济效益报告,以明确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阻碍,更好地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服务。那么,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其一般程序是怎样的呢?下面本文来带您对此进行具体了解!
事实上,有关于经济效益的一般程序,其大体上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
1、准备阶段。经济效益的准备工作有:
(1)收集资料信息。主要是被单位的各种管理制度、计划、规划、市场信息以及各种内控制度和目前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等综合性资料。
(2)立案。根据以上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选择对象,明确目的。
(3)拟定调查提纲。调查内容一般是在资料收集中未了解到的情况,可具体列明需要调查的内容。
(4)选择衡量标准。经济效益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对比、考核评价被单位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衡量标准。
(5)制订计划、发出通知。上述阶段工作完成后,人员可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编制工作计划(可按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分别制定),然后发出《通知书》。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有:
(1)听取被审单位的介绍,围绕主题进一步摸清情况,对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应询问清楚。
(2)采取各种方法,对有关数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考核、查证,找出经济效益优劣的主要原因。
(3)测算数据,提出建议。通过活动地开展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措施,并测算出因实施措施而能实现的经济效益,对好的经验予以肯定推广。
(4)作好记录,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好工作底稿的记录。通过记录,可以把资料完整地、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为编写报告提供依据。
3、终结阶段。具体工作内容为:
经过前述工作,应对被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公证有建议性的总结报告。报告应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进行归类分析,然后对被单位的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
4、后续阶段。经济效益报告中,通常有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因此,在后续阶段,人员还需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建议,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和效果。
以上是对经济效益的一般程序介绍。对于想要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开展经济效益诉求的企业来说,如若对此不了解,便有必要对文中介绍的流程作具体把握!